第374章 生产线到了-《重生在火红年代》
第(3/3)页
只有位于北大内的一家研究所在撑场面
说出去李清风都觉得丢人.
当天一众在四九城的各类教授得到生产线明天到港的消息后,纷纷骑着个子的自行车来到北大微电子研究所,要求研究所派出车队,送他们前往津门,他们要第一时间迎接生产线的到来。
这种小事,都不用经过李清风的批复,微电子研究所的所长丁广清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安排了一个车队送他们前往津门。
李清风闲来无事,和胡家宝说了一声,调派了一辆陆地巡洋舰,跟在车队后面前往津门。
四九城到津门的高速目前还没有修建完毕,大批车队想要前往津门,只能走老国道。
国道破旧,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四个多小时,到达津门时,神色萎靡的李清风踉踉跄跄的从车上下来,蹲在路边就是一阵猛吐。
踏马的,这坑坑洼洼的破路,坐车上跟坐船上没啥区别,真不如坐火车过来。
“李哥,没事吧?”
既当司机,又当保镖的孙爱党,见到李清风蹲在路边呕吐,连忙递了一个崭新的毛巾过去。
接过毛巾擦了擦嘴,李清风有些虚弱的摆摆手:“没事,路太破,有点晕车,休息会就好了”
“这路还好啊,四九城和津门都是国内的重要城市,这边的路已经不错了,一些内陆省份的路,那才叫破,有的地方的公路都还是泥土路呢”
“行了,别说了,赶紧住进招待所,让我休息会”
‘华芯’内部有国资委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内部有党小组的入驻,出门在外也可以拉出国企的这块牌子。
公司自己开的介绍信当地的酒店也认可,麻利的开出了足够所有人入住的房间。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已经恢复过来的李清风和一众老教授,草草的吃过酒店提供的早餐后,坐车前往码头,等待着货船的到达。
“小李啊,这趟你们去日本,可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只用了一半的价格,就引进了国内首台一点五微米的芯片生产线,总算是打破了国内的空白”坐在大巴上,五道口集成电路的安玉民教授,笑着开口夸赞起李清风这条生产线买的值。
听到安教授的话,李清风挑了挑眉,疑惑的说道:“第一台生产线?742厂不是在去年年初就说要引进一点五微米生产线了吗?”
“哼,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前年提出的申请,现在还没通过开会讨论,我看等开会讨论通过,这条生产线就差不多要拉走卖废品了”不等安教授开口,后面就传来一道带着愤怒的声音。
这充满愤怒的嘲讽话语,让本来还热闹的车厢瞬间冷清了下来。
看到车厢里的气氛冷了下来,安玉民朝后望了望,无奈的说道:“哎,老刘,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上面自有上面的考虑,毕竟涉及到这么大的一笔投资,自然是需要多开几次会讨论的”
“开几次会?86年提出“531战略”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大会小会开了几千次了吧?有什么用处?到现在第二个目标都没实现”被称为老刘的那个老头,对于安玉民的话很是不屑,拿“531”计划出来反驳。
531战略是在1986年提出的,即“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
战略很好,确实是基于国情提出的良好战略,如果能实施下去,国内芯片产业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但是却能死死咬住国际先进的尾巴。
不过落实到具体实施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地鸡毛,大部分投资都打了水漂,浪费了国家大量外汇。
目前只有一个742厂达成了第二阶段目标,其余工厂.不提也罢。
安玉民没想到老刘会这么不给面子,开口驳斥道:“胡说八道,开会怎么就没用了?不开会,怎么可以协调各方就共同协作进行讨论,怎么协商达成共识?怎么推动共同行动和合作?”
“我不否认开会确实有很多用处,但是会议主题要由我们这些科研人员来制定,与会人员大部分也要是我们这些科研人员,不能搞外行指导内行这一套”
说到这里,老刘停顿了一下,语带嘲讽的补充道:“要是把决策权交给他们,那就是立项讨论先讨论个两年,行政审批花个2年,技术再引进花个几年”
“等到真正开始生产的时候,引进的设备技术已经全部落后,开工即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