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媒体的焦点-《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


    第(2/3)页

    这一点不夸张。

    在第三场、第四场,以及接下来的大部分演讲当中,台下已经没有什么会场礼仪了。

    各种交头接耳、各种小声议论,仿佛梦回职高课堂之上。

    演讲的专家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敢抱怨,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这点东西味如嚼蜡,恨不得换浩然的人上来把话将讲清楚。

    除了不淡定的学者们,还有一个人更是仿佛被馅饼砸中一般,他就是《黄浦江青年网》的实习记者小刘刘海涛。

    《黄浦江青年网》是魔都的新闻媒体中的边缘角色,刘海涛更是《黄浦江青年网》编辑部中的边缘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被安排来采访医学年会的开幕式。

    要知道,医疗的事情是很少出圈的,受众读者少之又少。

    要不是为了政治任务,根本没有什么媒体有兴趣来采访这种东西,除非允许深度艺术加工。

    某某某机构有什么新的科学发现,无论多么重大,一般都是默默无闻的。

    但被新闻媒体添油加醋乱改一通还是可以吸引读者的。

    比如说,前年,王斌教授的团队成功敲除大鼠某个控制痛苦记忆形成的基因片段,完成了特定基因与脑功能的对应性研究。

    这件事到了新闻媒体口中,就变成了科学家通过基因技术,可以对人的记忆进行修改操控之类耸人听闻的标题了。

    因此,虽然绝大部分情况下,医学年会的新闻价值乏善可陈,

    但这绝对不包括植物人舒马赫和医学年会上讲脱口秀这样的劲爆的新闻。

    ……

    这个新闻根本不用艺术加工,本就让人惊掉下巴。

    去年张子凡一口气抛出了十几个唇裂修复的新术式,在企鹅新闻的版面上,也只在二级页的角落里有一篇简短的介绍。

    比一旁的神医乌仁吉的专访版面还小。

    但这一次,情况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因为是政治任务,来采访魔都医学年会开幕式的媒体还是不少的。

    但大部分记者都只是拍两张照片就走了。

    刘海涛因为囊肿羞涩,打算赖一会儿蹭一顿午饭。

    不曾想,这一蹭,就蹭出了一条惊天独家新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