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穿插-《决战第三帝国》


    第(2/3)页

    问题就是苏军同样也训练有山地师,而且这些山地师大多都是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高加索人。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海鸥低速战机在高加索地区空战的优势,使擅长闪电战的德军在这里寸步难行最终以失败告终。

    考虑到这些因素,苏军就将一部份工业搬迁到外高加索。

    这种做法应该说是正确的,因为一旦德军进攻高加索地区,驻守在这里高加索方面军就很难得到来自北方的补给,而英、美的炮弹、子弹及装备都有苏军不同,所以虽然能从英、美得到补给也很可能会出现补给困难的局面。

    因此,外高加索就必须能生产炮弹、子弹、枪械、火炮,甚至是坦克以实现自给自足。

    一个天然屏障加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工业,再加上外高加索气候温暖、物产丰富,还有几乎用不完的石油,于是外高加索就算是被封锁几年都不会有问题,反而会越打越强,这里的工业甚至还成为苏军反攻时的重要供给基地……这也是史上德军在高加索折戟的原因之一。

    (注:高加索山脉挡住了来自北面西伯利亚的寒流,又聚集了从南面黑海吹来的温暖的海风,所以气候十分温暖,最低气温不低于5度)

    只是谁也没想到,秦川却想到了另一条路:越过刻赤海峡高加索山脉侧翼登陆。

    于是,摆在德军面前的,就是一个又一个补给仓库甚至是兵工厂,炮弹这种东西当然就不需要省着用了。

    炮弹的爆炸声第一时间就惊动了驻扎在新罗西斯克的集团军指挥部。

    苏第43集团军司令谢尔加茨科夫少将一咕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咒骂了一声后就匆匆忙忙的披上了刚脱下不久的军装,一边扣着钮扣一边打开房门走进大厅的指挥部,问着正忙着打电话的参谋:“怎么回事?”

    “谢尔加茨科夫同志!”参谋神色慌张的向少将报告:“我们遭到德国人的进攻!”

    “他们有多少人?”谢尔加茨科夫少将问。

    “还不知道!”参谋回答:“不过我们看到很多坦克,炮火也很猛烈!”

    谢尔加茨科夫少将看了看地图,然后就下令道:“命令炮兵还击,把他们的炮火压制住!”
    第(2/3)页